雷子樂 《記者之聲》編委會成員
[ENG]
【記聲2012年10月號】今屆立法會選舉,無論在地區直選或是「超級區議會」功能組別,也是一場大混戰。選舉日個多月前,本港兩個收費電視台──有線電視及now TV已開始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,進行各區候選人的滾動民意調查,並且密密更新。候選人頻頻告急、游離票比例高踞不下,部份候選人的民調大上大落。如今選舉塵埃落定,《記者之聲》比較臨近選舉日的民調與實際結果,發現在四個直選區中,民調結果與實際賽果均有落差。
![]() |
電視台委託學術機構做的立法會選舉民調,與結果有頗大差異, 有些一直在民調中領先的候選人最終落敗。(明報提供) |
在九龍東,民調顯示人民力量黃洋達的支持度有7%,排行第五,理應有機會取得第五席,反而謝偉俊只得6%,理應出局,但實際情況剛好相反。
新界西的情況也令人大跌眼鏡,若按民調結果,民主黨李永達約有5%支持度,排第五,能夠入局,反之,民建聯陳恆鑌及梁志祥僅得3% ,排九至十位,勝算不高。但李永達竟然落馬,表面上「弱勢」的陳、梁卻雙雙入局。
![]() |
民調顯示,人民力量黃洋達(左)有望取得九龍東第五席,但他落選了。 民主派則有民主黨胡志偉(右三)及公民黨梁家傑當選。(明報提供) |
有當選的立法會議員認為,民調能左右選民投票取向,但已變得越來越不可信。他舉例指,研究員一直是在晚上七時至九時,致電給固網電話人士,而以他的支持者多是專業人士,這些人在晚上多不在家,即使致電其公司,亦沒時間接受訪問,因此該議員的支持度,往往未能在數據中充份反映。
另一要注意的是,民調公布之初,樣本數目不高,以八月六日有線電視首次公布的民調結果為例,在新界東的受訪者只有312人、新界西的受訪者只有289人。此外,在一個多月公布滾動民調期間,誤差率由初時的1%至5%至最接近選舉日的1%至3%不等。在部份侯選名單較多的選區,如新界東,由排第五至第十三的候選人,其支持度分別為2%至4%不等,若考慮到誤差,上述排名的參考價值其實不高。
![]() |
九龍西候選人的黃毓民(左)與林依麗(右)。(明報提供) |
此外,民調顯示大量受訪者都未決定選舉日會將手中一票投給誰,這比例一直有兩至三成。有線電視在公布各候選人支持度時,沒扣除「未決定」人士的選擇;now TV則先剔除有關人士的數據,才再作排名比較。但兩台指出,有關調整並不影響排名結果。
有線電視採訪主任林妙茵表示,因他們每天都有直接報道未決定人士的比率,所以在計算排名時沒有扣除有關數據。而且不扣除未決定人士的選擇,能代表了真實在該區有多少人支持某候選人,比純粹計actual votes的數據更有意思。而且,若扣除未決定人士的部份,樣本數目會減少,誤差亦會增加。
now TV副採訪主任高志輝表示,例如候選人A支持度有7%,誤差+-4%; 而候選人B可能支持度只有3%。實際上,兩人支持度是不能分勝負的。該台在選舉期間,已另有報道找學者分析「民調不可信」。他表示,在運用民調數據作報道時,着重看趨勢,做每周總結。報道各區選情,會融合過往選舉結果作分析,不會單看民調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